家用电器类产物外观标准及颜色控制方法
一、家用电器类产物外观标准
表面平整度
外壳表面应光滑平整,无明显的凹凸不平、波浪状或局部变形。例如,冰箱的门表面,在正常光照下,不应有肉眼可见的凹陷或凸起。这不仅影响产物的美观,还可能影响其密封性等功能。平整度的公差一般根据产物的尺寸和类型有所不同,对于小型家电如电吹风外壳,平整度公差可能控制在 ±0.5mm 以内;对于大型家电如洗衣机外壳,公差可能会适当放宽到 ±1 - 2mm。
缝隙均匀度
产物各部件之间的拼接缝隙应均匀一致。以电视机为例,屏幕边框与机身的拼接缝隙宽度在整个边框周围的偏差不应超过 0.3mm。缝隙宽度也有一定要求,一般来说,家电外观可见缝隙宽度应控制在 1 - 3mm 之间,具体依产物设计和功能需求而定。如果缝隙过宽,不仅不美观,还可能导致灰尘、异物进入产物内部,影响其性能和使用寿命。
边角处理
产物的边角应圆润光滑或有合适的倒角处理。例如,微波炉的边角如果尖锐,可能会在使用过程中对用户造成划伤。一般要求产物边角的曲率半径对于小型家电不小于 1mm,对于大型家电不小于 3mm,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意外伤害,同时也使产物外观更具美感。
表面质感
产物表面质感包括光泽度、纹理等方面。对于有光泽的表面,如不锈钢材质的电热水壶外壳,光泽度应均匀一致,无明显的光斑或暗斑。光泽度的测量可以使用光泽度仪,一般要求在 60 - 90 光泽单位之间(具体数值因产物而异)。对于有纹理的表面,如某些带有拉丝纹理的家电外壳,纹理应清晰、规则,纹理方向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,并且在整个产物表面保持连贯。
标识与图案
产物上的品牌标识、功能标识和图案应清晰、完整、准确。标识的字体大小、颜色、位置都要符合设计规范。例如,空调的能效标识,其尺寸、颜色和内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执行。标识的粘贴或印刷质量也很重要,不能有掉色、模糊、歪斜等情况。标识的附着力要符合要求,经过一定的擦拭或磨损测试后,仍能保持清晰可读。
二、家用电器类产物颜色控制方法
原料调色
在产物制造的原材料阶段就进行颜色调配。对于塑料外壳的家电,如塑料材质的电熨斗外壳,可以在塑料颗粒中添加颜料进行调色。这需要精确的配方控制,颜料的种类、比例和添加顺序都会影响最终颜色。例如,生产一种浅蓝色的家电外壳,需要将适量的蓝色颜料与白色颜料按照一定比例(如蓝色颜料占比 3% - 5%,白色颜料占比 95% - 97%)添加到塑料原料中。同时,要考虑颜料的质量和稳定性,选择质量可靠的颜料供应商,并且对每批颜料进行抽检,确保颜色的一致性。
喷涂工艺控制
对于采用喷涂方式上色的家电产物,如金属外壳的烤箱,喷涂工艺至关重要。首先,要控制喷涂环境的温度、湿度和洁净度。一般来说,喷涂车间的温度应保持在 20 - 25℃,相对湿度在 40% - 60%。洁净度要求达到一定的标准,空气中的尘埃颗粒数要控制在每立方米不超过 10000 个(不同公司和产物可能有不同标准)。其次,喷涂的厚度要均匀,通过调节喷枪的压力、喷头与工件的距离和喷涂的速度来实现。例如,对于一般家电外壳的喷漆,厚度控制在 30 - 50μm 之间,并且在整个产物表面的厚度偏差不超过 ±5μm。喷涂的次数也会影响颜色效果,多次薄喷比一次厚喷更容易获得均匀的颜色。
色卡比对与检测设备
在生产过程中,要使用色卡进行颜色比对。色卡是一种标准颜色样本,生产的产物颜色应与色卡颜色在一定的允许偏差范围内匹配。一般采用国际标准色卡,如潘通(PANTONE)色卡。同时,利用颜色检测设备,如分光光度计来精确测量产物颜色。分光光度计可以测量物体表面反射光的光谱分布,从而确定颜色的三刺激值(Lab值)。通过与标准色卡的 Lab值进行比对,确定颜色偏差。例如,对于白色家电,在 Lab * 色彩空间中,△E(色差)值一般要求控制在 1.0 - 1.5 之间,以确保产物颜色的一致性。
质量控制流程中的颜色管理
在产物质量控制流程中,要对颜色进行多阶段的检查。首先是原材料的入厂检查,检查添加颜料的原材料或预涂覆材料的颜色是否符合要求。其次是在生产过程中的抽检,对半成品和成品进行颜色检查。对于颜色不符合要求的产物,要进行分类标记和处理。如果颜色偏差较小,可以通过调整工艺参数进行返工;如果偏差较大,则可能需要报废处理。同时,建立颜色质量追溯系统,当出现颜色问题时,可以追溯到原材料批次、生产工艺参数和操作人员等相关信息,以便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。
叁、家用电器分光测色仪推荐
家用电器分光测色仪 PS2080 采用 CMOS 双路分光传感器等先进技术,测量数据精准稳定,可满足家电行业高精度色彩管理需求。该测色仪配备多种测量口径及丰富的颜色测量空间和观测光源,适应性广,能用于不同家电产物及部位的色彩测量。